杨立新,男,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斋名匏系斋。新闻学和书法学双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分别师从方汉奇先生、欧阳中石和刘守安先生。现为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高级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天恒诗书画院顾问、广东省国学会学术委员、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苑春秋》杂志社顾问等职。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书法和新闻学的研究以及书画创作、书画文物鉴定等,出版有《习近平用典》(典故释义)、《错字的尖叫》、《“左”倾错误时期的〈人民日报〉》、《杨守敬书法思想研究》等专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人民日报》诗歌评论专栏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汉字故事”个人专栏作者、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用典释义”个人专栏作者。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大型期刊《文化》杂志2012年第5期——
杨立新:行走在新闻和书法之间
高巍
在我供职的人民日报社,有这样一位同事,他活跃在新闻界和书法界两个不同的领域,学用兼攻,颇有建树,先后获得了新闻和书法两个博士学位。他就是资深媒体人、学者型书家、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杨立新。提起他的两位导师,均是大名鼎鼎的泰斗级人物,一位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方汉奇先生,另一位则是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怀着好奇,我在金秋9月的一个下午,去位于通州大运河畔的杨立新家中采访了他。提起两位恩师,杨立新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的两位导师年龄加起来有170岁了,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滋养,得到了教益。”
“新闻给了我一双观察现实世界的眼睛,而书法则让我回归传统。”
杨立新出生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省宿州市,父亲是当地报社的副刊主编。“爸爸有很多文友都是书画家、作家或记者,那时家里面经常是高朋满座,我便在旁听他们谈文论道、谈书论画,从小就受到了熏陶。”杨立新告诉我,他儿时最喜欢的是绘画,常照着小人书描画。为此,妈妈给他买早点的钱全用来买小人书了。上初中时,杨立新的绘画天赋被美术老师看中,常被指派为年级和学校出墙报,美术老师叮嘱他将来一定要考美术。可是上了高中他却神使鬼差地放弃了学美术。“可能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上认为只有文化课不好的才去考美术,自己要争这口气吧。”上大学时,有一段闲暇时间杨立新重又拿起了画笔,竟引得美术系的同学也过来欣赏和切磋。“虽然大家都称赏我的画,但对我的落款却颇有微词。这让我转而练起书法来。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我陷入了一个‘怪圈’:兴趣来时,拿起笔来写写;练一段时
>>更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