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典轩首页 |  艺术家大全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版  |  免费申建书画网
张晓刚艺术网
张晓刚
     首页                 书画家简介                 作品展览                  管理中心
张晓刚艺术博物馆          墨迹书法字帖          中外名画真迹原图图库          风雅颂         
     张晓刚简介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



  Born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Graduated in1982 from the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Chongqing, Sichuan. Current: Lives in Beijing. Solo Exhibitions: in 1989 Lost in the Dreams, Gallery of the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Chongqing, China. In 1997 Bloodline: The Big Family--1997, Gallery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China. In 1998 Bloodline: The Big Family--1998, Hanart Taibei Gallery, Taiwan. In 1999 Les Camarades, Gallery De France, Pairs, France. In 2000 Zhang Xiaogang 2000, Gallery of Max Potetch, New York, USA. In 2003 Forget and Remember, Gallery De France, Pairs, France. In 2004 Umbilical Cord of History: Paintings by Zhang Xiaogang, Hong Kong Art Center, Hong Kong. Group Exhibitions: in 1989 China Avant--Garde, National Art Gallery, Beijing. In 1992 Documents of China Contemporary Art Show, Travelling Exhibition in Beijing, Guangzhou, Chongqing, Shenyang, Shanghai, Nanjing. In 1993 China’s New Art Post--1989, Hong Kong Art Center, Hong Kon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ydney, Australia; Marlborough Fine Art, London; Mao Goes Pop,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ydney, Australia; Asia--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Queensland Art Gallery, Brisband, Australia; China’s Experience Exhibition, Sichuan Art Gallery, Chengdu, China. In 1994, 22nd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Sao Paulo, Brazil. In 1995, 46th Venice Biennial, Venice, Italy;Des del Pais del center: Aantguarde Artisiques Xineses, Santa Monica Art Center, Barcelona; China New Arts, Vanconver Art Museum, Vanconver, Canada; Contemporary China Art Exhibition, In the Absence of Ldeology Kampnagel Halle--K3, Hamburg. In 1996 The 2nd Asia Pacific Tr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Queensland Art Museum, Australia; 4 Points de Rencotre, China. Reality: Present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Art Palace, Beijing, China; The First Academic Exhibi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National Art Museum, Beijing; Hong Kong Art Center, Hong Kong. In 1997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Basel, Switzerland; The Face and Bodies from the Middle Kingdom, Prague Art Museum, Prague, Czech Republic; Quotation Marks: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ings, Singapore Art Museum;100 Years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Portrait, National Art Museum; Red and Grey: Eight Avant--Garde Chinese Artists from China, Soobin Art Gallery, Singapore; China New Art, Lisbon Museum of Art, Portugal;8+8--1: Selected Paintings by 15 Contemporary Artists, Schoeni Gallery International Art Exposition, Berlin. In 1998 China New Art, Helsinki Art Museum, Helsinki, Finland;Magritte and Contemporary Art, Dostende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Belgium;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Exhibition,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 Brussels;The First Exhibition of Upriver Gallery’s Collection, Upriver Gallery, Chengdu, China;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Brussels, Belgium. In 1999, 1999 Art China, LIMN Gallery, San Francisco, U.S.A.;Faces, Masion de la Culture de la Province de Namur (With Georg Baselitz, David Hockney, Camille De Taeye and Ruth Francken) Belgium; 1999 Open Channels -- The First Collection Exhibition of Dong Yu Art Museum, Shenyang; 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 Asia Society and P.S.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New York;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and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San Francisco and Museo de Arte Contemporaneo de Monterrey, Mexico; New Modernism for a New Millennium: Works by Contemporary Asia Artists from the Logan Collection,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and LIMN Gallery, San Francisco, USA. In 2000 Gate of the Century: 1979--1999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Chengdu Modern Art Museum, Chengdu, China; Man+SPACE, Kwangju Biennial 2000, Kwangju, Korea; Messagers of the Hearth, 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 of the LycEe Xavier Bernard in RouillE; Transcending Boundaries, 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USA; Portrait de Chine Contemporaine, Espace Culturel Francois Mitterand, Perigueux; Les Passe -- Murailles,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Picardie Museum Amiens, France; The First Collection Exhibition of China Contemporary Art, Shanghai Art Museum, China; China,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uring Show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China; Asi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Japan. In 2001 C’est Moi, C’est Nous, Gallery of France, Paris, France; Academic and Un--academic, Yibo Gallery, Shanghai, China; Initial Image -- Contemporary Art on Paper, Yibo Gallery, Shanghai, China; Hot Po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Kunstnernes Hus, Oslo, Norway; Towards a New Image Twenty Year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National Art Museum; Shanghai Art Museum; Sichuan Art Museum; Guangdong Art Museum; The Third Mercosul Biennale, Porto Alegre, Brazil; Dream: 2001 Contemporary Chinese Exhibition, Red Mansio, London, UK; The First Chengdu Biennale, Chengdu Modern Art Museum, Chengdu, China. In 2002, 14 Chinese Artist / Made by Chinese, Enrico Navarra Gallery, Paris, France; Babel 2002, 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eoul, Korea; A Point in Time--Changsha, Beauty Art Museum, Changsha, China; Longmarch, Upriver Loft, Kunming, China; Pairs--Beijing, Espace Pierre Cardin, Paris, France; The Concept of Image, Shenzhen Art Museum, China; The First Triennial of Chinese Arts, Guangzhou Museum, China; The First Guangzhou Triennial, Guangdong Art Museum, Guangzhou, China; The Power of Image,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Shenzhen, China; In Memory: The Art of Afterward, The Sidney Mishkin Gallery, New York, USA; East + West: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Artist--House Vienna, Austria. In 2003, From China with Art, Indonesian National Gallery, Jakarta, Indonesia; China 3Face 3Colors, Artside gallery, Seoul , Korea; Open Sky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Shanghai, China; The East Daybreak: Chinese Painting One Hundred Years, Africa Museum, Paris, France. In 2004 China Now, Tang Gallery, Bangkok, Thailand; Beyond Boundaries,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Biennial, Shanghai Art Museum, Shanghai, China; Face to Face, Li Art Gallery, Tainan, Taiwan; China, the Body Everywhere? Marseille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France; Three Worlds, Shanghai Gallery of Art, Shanghai. In 2005 Take Off--An Exhibi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Shenzhen.

2010年  1月,构思新作;
2月,书信集《失忆与记忆-张晓刚书信集(1981-1996)》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月,陆续创作完成《绿墙-夫妻》等作品;
积极筹划年底今日美术馆个展创作方案,投身创作;
4月,雕塑作品《工农兵学商》参加由程昕东策划,古巴哈瓦那的古巴国家美术举办的展览《北京-哈瓦那-新中国当代艺术革命》;
油画作品《山的女儿》、《夜2号》,《大家庭-情人》参加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开幕展《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
6月开始,除继续《天堂》系列作品创作外,《窗口》系列作品创作工作也开始进行;
7月,赴重庆,接受四川美术学院颁发的研究生导师证书;
8月,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挂牌开馆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品《绿墙-两张单人床》、《绿墙-军大衣》、《关于睡眠3号》参加展览;
9月,作品《绿墙2009 No.1》、《绿墙-有取暖器的房间》、《绿墙-餐厅》参加由黄笃策划,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当代艺术群展《调节器-第二届今日文献展》;
10月15日,系统梳理从艺至今的艺术文献的展览《灵魂上的影子》在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赴重庆亲自指导布展并即兴创作。同时,适逢母校四川美术学院校庆70周年,与众多老友学生见面,并出席校庆活动;
以张晓刚本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同时在校庆期间发布,出席了发布仪式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携21件雕塑小稿,参加由黄专策划于桥梓艺术公社芥子园举办的主题展览《最低限度》;
12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个展16:9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2010年新作17件,其中油画10件,钢板综合材料作品6件及玻璃钢装置作品1件;


2009年  1月接受《Hi艺术》,台湾《当代艺术新闻》,《外滩画报》采访。月底回到昆明与家人共度春节;


2月返京,开始构思参加《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的作品,并尝试新的综合材料创作。同时着手筹备,创作下半年个展作品;


3月为已故启蒙老师林聆先生在云南省博物馆策划并主办回顾展《个人反射历史-林聆的绘画》;完成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的系列作品《如何成为马可波罗》;接受《北京青年周末》、《艺术财经》专访,《Wallpaper》杂志拍摄工作室;


3月27日个展《灵魂的影子》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开幕;


4月在北京工作室接受捷克国家电视台采访,开始创作新作;


5月《里与外》系列作品参加北京T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展《19个游戏》;


6月携新作《如何成为马可波罗》3件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同时观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筹备书信集《失忆与记忆》,收录自1981年至1996年与友人的通信91封,12万余字;


7月作品《绿墙》系列2件参加在哥本哈根阿肯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INAMANIA》;


9月中旬起,在佩斯驻场布展10余天,并现场完成水泥系列装置作品的最后创作工作,亲自参与展览布置。展览从筹备2年多之久的铸铜雕塑系列作品中精选6件和全新水泥装置作品60件及综合材料些列钢板作品13件。展览取名《史记》;


9月佩斯北京的个展取得巨大成功,在学术界光获好评。成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学术创作的典范;


个展结束后,暂时淡出公共视线,推掉媒体采访和公共活动。潜心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同时,女儿决定投身艺术,考美院,在思考创作的同时,也担当女儿的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学习;


11月,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成立,出席挂牌仪式,并受聘出任院士;
2008年  2月与布拉格美术馆馆长Nedoma和策展人张颂仁商谈9月布拉格展览事宜,并开始着手创作新作《绿墙》系列;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为地震灾区创作油画《父亲与女儿》,参加吕澎、周春芽组织的义拍,并将义拍所得全部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灾区的救援和灾后重建;


6月,作品《有婴儿的风景》参加吕澎策划《艺术史中的艺术家》;


7月,作品《有取暖器的房间》参加朱朱策划的展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

8月作品《绿墙-关于睡眠》参加佩斯北京开幕展《遭遇》,同月,国内收藏家刘兰在北京公社展出其收藏的作品;


9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举办个展《中国绘画-张晓刚》展出大家庭和失忆与记忆时期的经典作品及08年新作;


10月在纽约佩斯威尔斯登画廊举办签约之后的第一次个展,取名《修正》,展出08年最新的作品—《绿墙》系列和首次曝光的雕塑作品以及大幅图片作品;


11月为支持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发展捐赠油画作品《穿海魂衫的男孩》;
2007年  回到北京开始制作雕塑作品的模型;


1月版画作品参加成都K画廊开幕展《新西南当代绘画展》;


参加由程忻东策划在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


3月,参加上海现在画廊开幕展《上海现在》;


纸上作品参加,南京四方美术馆《纸上谈兵》;


4月作品参加贵阳双年展,并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出席《中国社会艺术》展的开幕式;


参加广东美术馆《从西南出发》;


与纽约佩斯画廊商谈合作事宜;


7月,作品《全家福》参加高岭策划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


8月回到云南的家,创作描述系列的图片作品;


9月,个展《张晓刚》在芬兰坦佩雷的萨拉希尔顿开幕。同月,作品《情人》参加中国美术馆策划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开放的中国艺术》;


10月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艺术系教授乔纳森之邀,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举办讲座《Personal History》;


10月十四幅图片作品《描述2007》参加中国美术馆与奥地利维也纳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中国-面向现实》,并出席展览开幕式;


11月80年代作品《幽灵》和《遗梦集》等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艺术中心开幕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并于11月24日在尤伦斯基金会举办讲座;


为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发展捐赠版画作品《七彩天安门》;


11月底何各庄新工作室落成,迁至新址;


12月10日与王广义、方力均、岳敏君在重庆坦克库的冠名工作室正式启动,并于三位艺术家一起受聘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2006年  元月回到昆明,开始创作新系列作品——《里与外——关于社会主义新风景及家庭环境》;


4月中,由冷林策划在“北京公社艺术空间”举办新作品个展,展览取名《Home》;


共展出油画作品《里与外》12幅,图片作品系列《描述----英雄儿女》10幅;


黄专再次在深圳策划《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览设在OCT当代艺术中心,以二十幅图片作品参展。之后,作品参加由黄专策划,在纽约举办的中国艺术家联展《江湖——中国当代艺术欧美巡展》;


图片作品《描述》参加由巫鸿策划,在纽约华美协进社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籍再创》展;


4月下旬赴重庆,于四川美术学院建立张晓刚艺术工作室,以此鼓励年轻艺术家进行创作;


6月前往深圳参加何香凝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大家庭——地铁》正式悬挂于深圳市地铁华侨城站的开幕仪式;


7月初,在日本东京Wonder Site Shibuya艺术中心举办在日本的首次个展,展览名为《张晓刚》;


为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发展捐赠油画作品《女孩》;


入秋,以《失忆与记忆》和《大家庭》系列油画作品参加由冯博一策划的在维也纳Sammlung Essl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展;


10月,作品《父女》参加中国美术馆与台北市立美术馆合作《展开的现实主义-197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油画》;


11月,前往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举办在韩国的首次个展。共展出油画作品四幅,纸上作品七幅及版画;


为了2007年的个展,开始思考新作品——雕塑系列作品;
2005年  年初为深圳地铁开通创作的《大家庭——地铁》参加了在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由黄专策划的《 起飞———OCAT当代艺术典藏展》。期间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作品后被何香凝美术馆收藏;


春节期间,在云南与朋友们一道去沅江风景写生,开始为日后的风景系列作品做准备;


4月携四幅《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前往美国纽约参加由冷林策划在MaxProtetch画廊举办的个展,并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在纽约期间参观乔西画廊区,第雅美术馆、Moma美术馆等,考察西方当代艺术及画廊发展状态,与台湾留美艺术家进行学术交流;


4月底携作品赴台湾关渡美术馆参加《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展览;


7月回到昆明。开始尝试创作新作品系列——图片作品《书写的记忆》,后改为《描述》系列。试图用手记的方式与公共图像的资源进行并置式“描述”;


九月回到北京,以图片系列作品《描述》参加由黄专策划,在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当代艺术展》,以及学术研讨会;


《描述》系列图片作品参加由高世民在杭州策划的《寓言》展览;


秋天作品参加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广州三年展》;


十月初开始构思并准备新作品系列《里与外——关于社会主义新风景及家庭环境》的创作计划。同时与策划人冷林商定关于在《北京公社艺术空间》举办新作品个展的方案计划;


十一月赴深圳参加由叶永青策划在深圳美术馆举办的《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油画)邀请展》,以及关于云南的艺术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深圳期间,为毛旭辉的个人画册撰写文章——《我认识的大毛》,文章中回顾了八十年代在昆明期间与大毛等朋友一起生活创作的岁月;


十一月工作室搬到位于望京北湖渠桥旁的酒厂艺术园。并将工作室外墙涂成黄色,以此怀念云南的色彩记忆;


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两幅作品《失忆与记忆》参加韩国阿拉里奥画廊北京空间举办的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


年底以作品《失忆与记忆》、《手记》两幅作品参加由范迪安策划,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美术馆举办的《当代视像:为收藏家办的展览——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04年  1月携作品《女孩》赴泰国曼谷参加由顾震清策划在唐人画廊举办的《中国 现在》展览;


开春前往上海、参加翁玲策划的上海沪申画廊的开幕展览《超越界线》;


四月赴香港,由张颂仁策划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在香港的首次个展,共展出1988-2004年间创作的五十余件作品。并由汉雅轩编辑出版个人画册,名为《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展览期间举行学术报告,讲述自己的整个心路历程及创作历史;


四幅《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参加在台湾第雅画廊举办的《面对面》展览;


二幅作品参加法国马塞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身体中国》展览。作品被法国著名音乐家雅尔收藏,并在其中国的演出中作为美术部分演示;


秋天以《失忆与记忆――一周日记》系列作品和王广义、曾浩的作品参加在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举办,由翁玲策划的《 世界三》展览;


携作品参加在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由美术文献杂志策划的《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


开始为深圳华侨城创作巨幅油画《大家庭——地铁》;
2003年  年初在北京崔各庄建立新工作室;


作品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由印度尼西亚国家画廊举办的《来自中国的艺术》展览;


春天,作品《失忆与记忆》参加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举办的《中国——3个面孔3种颜色》展览;


四月回到成都躲避非典,在成都期间写出文章《至友人的信》论述关于“失忆与记忆”的基本想法。5月到昆明继续躲避非典,并在昆明西坝永乐路创建昆明工作室。将工作室外墙涂为黑色,以此怀念北方的景色;


六月在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个展。取名《失忆与记忆》,共展出15幅作品;


同时,一幅作品参加在法国巴黎非洲博物馆举办的《东方暨白——中国绘画一百年》展览;


秋天回到北京,不久赴上海参加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打开的天空——当代艺术展》;
2002年  四幅作品参加巴黎ENRICO NAVARRA 画廊与香港汉雅轩画廊合办的《中国制造一14位中国艺术家》;


作品《睡婴》参加韩国首尔国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BABEL2002》;


5月赴重庆,参加四川美院美术馆举办的《再看7778——艺术作品的邀请展》及其关于“四川美院7778现象”讨论会;


6月赴长沙,参加长沙美伦美术馆举办的《时间的一个点。在长沙》;


7月开始创作图片系列《证件》;


8月以图片作品《证件》参与邱志杰、卢杰等策划的《长征》主题展——昆明《创库上河车间》;


作品参加南京博物院《中国艺术三年展》,深圳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三年展》;


作品参加德国杜尹斯堡《中国当代艺术展》;


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巴黎、北京——尤伦斯藏品展》;


11月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由黄专策划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展览《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


这一年开始创作《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
2001年  四川美术学院体制改革,正式以待聘人员身份保留公职;


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是我,是我们》;


作品四幅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形象——中国当代美术20年》——上海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巡展;


作品二幅参加在挪威奥斯陆艺术中心举办的《“煲”——中国当代艺术展》;


作品四幅参加巴西《第三届MERCSUL双年展》;


10月应邀赴伦敦参加红楼轩画廊举办的《“梦”——2001中国当代艺术》,并考察英国当代艺术状况;


11月应邀赴韩国首尔进行学术交流;


12月赴成都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一届成都双年展》。参展作品《吐舌头的男孩》被澳洲悉尼新南威尔美术馆收藏;


年底开始探索关于“记忆与失忆”的问题;
2000年  元月返成都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之一《姐弟》被英国GASWORKS艺术基金会收藏;


3月应邀赴朝国参加《人+间——第三届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共展出6幅油画;


作品收入英国出版的《中国艺术史》;


作品两幅参加美国Montclair大学美术馆举办的《超越束缚》;


6月应邀赴法国南方,参加佩里格市弗朗索瓦密特朗国家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肖像》。参展期间与法国著名艺术家进行交流活动,同时观摩当年度的法国里昂双年展;


作品《女孩肖像》被上海美术馆收藏,并参加该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作品《大家庭1997》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中国油画百年展》;


作品参加日本新汤县民会馆,宇都宫美术馆举办的《亚州当代艺术邀请展》;


7月—8月在成都工作室创作新作品;


10月九幅新作在纽约Max Protetch 画廊举办在美国的首次个展,展览取名《张晓刚2000》。参展作品全部被收藏;


11月应邀赴法国参加阿密市比加底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邀展》。参展作品《同志》被该馆收藏,《兄妹》、《女孩》被瑞士收藏家丹尼尔博士收藏;
1999年  应邀赴法国巴黎,在法兰西画廊举办个展,共展出15件新作,展览取名《同志》

粟宪庭为展览画册作序:《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式艺术家张晓刚和他的缩影式中国人肖像》;


作品二幅参加美国旧金山LIMN画廊《1999’中国当代艺术》;


作品参加在比利时NamurA艺术中心举办的《面孔——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作品《三个小孩》被沉阳东宇美术馆收藏,并参加该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开启的通道》;


作品《全家福》参加由高名潞策划,由纽约PSI当代艺术中心和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联合举办《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大展》;


作品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当代艺术史》;


7月—9月,在昆明和大理。同时作一些纸上水墨小品;


10月移居北京花家地西里116号楼;
1998年  在台北汉雅轩画廊举办开个展,取名《血缘——大家庭》;


作品5幅参加在芬兰赫尔幸基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参加在比利时Dostende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马格利特一百年特别展《马格利特与当代艺术》,并为展览撰文《我与马格利特》;


作品《兄妹》被成都上河美术馆收藏,并协助该美术馆收藏和展览国内当代名家作品;


作品《大家庭》之一被荷兰PETER STUYVESANT 基金会收藏,并参加该年度的阿姆斯特丹《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展》;


参与策划在成都上河美术馆举办的《视觉的力量》;
1997年  3月应邀赴香港领取由英国Cout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当代亚洲艺术新人奖”;


作品参加西班牙《“拱”之门大展》;


6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斯民艺苑举办的《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及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来自中国的面孔和身体——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全家福》被日本冲绳美术馆收藏;


作品《大家庭》被香港国际会议中心收藏;


秋季作品12幅参加布拉格美术馆主办的《来自中国的面孔和身体——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姐弟》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一百年》;


参加香港Schoeni画廊举办的《8+8-1——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


六幅作品参加葡萄牙里斯本美术协会主办的《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


作品《全家福》被荷兰Peter Stuyvesant 基金会收藏,并参加该机构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展》;


向四川美术院提出停职申请,并离开学校放弃教学;


12月应邀北京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展,共展出作品10幅,展览取名《1997大家庭》;
1996年  移居成都玉林小区沙子堰东巷5号;


应邀赴德国参加波恩当代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展出《大家庭》组画三幅;


应邀出席德国外交部和文化局举办的座谈会,并接受欧州各大电视台和重要报刊的采访;


3月应邀赴美国参加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举办的《分享的梦幻——中国当代艺术家五人展》,并接受纽约电视台专题采访。在纽约期间同时 考察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廊;


6月应邀赴英国参加该年度的爱丁堡艺术节,作品六幅参加Market艺术中心举办的《追昔——中国当代绘画》展;


秋季作品三幅参加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艺术三年展》,作品之一被昆士兰美术馆收藏;


作品五幅参加由巴黎法兰西廊举办的《1996来自中国的四位艺术家》;


参加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由冷林主持的《现实: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展;


12月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举办,黄专主持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获该展的文献奖;


在《画廊》杂志发表与黄专的对话《身份判断与文化经验》,详尽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
1995年  作品被用作法文版《活着》封面;


2月收到当年度的威尼斯双年展邀请;


2月—5月在重庆开始创作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共完成十三幅《大家庭》组画;


7月应邀赴意大利参加《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巨幅油画三件,取名《血缘—大家庭》。其中之一后被美国著名导演奥尼弗斯通先生收藏;


应邀赴西班牙参加巴赛罗纳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15年》,展出油画《大家庭》三幅;


在巴赛罗纳拜访国际大师塔匹埃斯,并参观他的工作室和艺术中心;


作品二幅参加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主办、栗宪庭主持策划的《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新艺术》;


作品《三个同志》被用作在巴黎举办的“秋季国际艺术节”海报;


作品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母与子》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
1994年  4月完成《大家庭》组画的艺术倾向定位;


7月创作完成四幅《大家庭》组画作品,携这四幅作品应邀参加巴西《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作品取名《血缘——大家庭》;
1993年  参加由粟宪庭主持,香港艺术中心与汉雅轩联合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大展》;


与香港汉雅轩画廊签约,成为该画廊的代理画家;


作品参加澳洲悉尼当代美术馆《“毛”——走向波普——后89中国新艺术》;


夏天回到昆明,开始做一些肖像画的实验;


偶然翻看父母的老照片,受到触动,结合近两年在艺术上的反思,开始探索新绘画作品;


12月在成都美术馆,参加由王林主持的《九十年中国美术—中国经验》展,展览中首次展出《大家庭》组画的初期作品;


作品参加在伦敦Marlbrough 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此展览展出了第一幅《全家福》,此画被福冈美术馆馆长收藏;
1992年  6月—10月赴德国,荷兰、法国等地学术考察。第一次大量面对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反审自己的艺术历程及个人气质,再次寻求自我的价值判断及学术定位;


反复观摩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大展,尽可能多地去了 解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现状,在德国当代艺术家里希特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尤其在自己的学术清理上起到极积的作用。初步确立了自己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10月到香港,与汉雅轩负责人张颂仁合谈有关合作的可能性;


参加由吕彭主持的广州《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参展作品《创世篇》NO.1,NO.2;


12月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艺术研究讨会》,会上以幻灯讲座介绍第九届卡寨尔文献展;
1991年  创作完成油画系列《手记》、《深渊集》等作品;


《黑色三部曲之三——“忧郁”》参加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我不与塞尚玩牌——中国前卫艺术展》,作品被该博物馆收藏;


参加王林主持的《中国当代文献资料展》,并在北京、重庆、广州、南京等地巡展;
1990年  开始创作组画《黑色三部曲》、《重复的空间》等作品;


对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十分迷恋;


尤其喜爱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的作品;


作为代表画家被收入《中国油画1700 ——1985》、《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中国大陆中青年代美术家百人传》等书中;
1989年  元月赴北京参加由高名潞,粟宪庭等人主持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亲自目睹了中国85’,新潮运动的高峰和结束仪式;


4月在四川美术学院阵列馆举办首次个展。共展出纸上油画系列《遗梦集》三十余幅;


11月应西班牙使馆文化处激请赴京举办个展,后因故停展;


12月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几年来的艺术创作等问题;
1988年  参加在黄山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研讨会》即后来称之为的著名的“黄山会议”,在

会上放了《幽灵系列》、《遗梦集》幻灯。同时第一次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潮

艺术家”及“新潮批评家”;


参与筹划由吕澎主持的《1988西南艺术》展;


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专栏介绍,邹建平著文专记;


完成 油画组画《生生息息的爱》;
1987年  《遗梦集》部份作品参加法中文化友协与法国蒙彼利埃市政厅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四人展》;


作品《山的女儿》参加美国GHK公司和中国美协在纽约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


由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张晓刚速写集》出版;
1986年  与毛旭辉、潘德海、叶永青等人在昆明共同创立“西南艺术群体”。并在昆明图书

馆、重庆四川美院等地分别举办了《新具像》第二、三四届作品及图片展;


完成《为了那个存在》、《寻找那个存在》等随笔论文。对当时盛行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开始产生怀疑。重新整理西方现代主义对自己的种种影响,向往以某种理性和深入的艺术思维方式来面对种种问题;


10月调回四川美术学院师范系执教;


对东方神秘主义,禅宗思想及中国古代绘画等产生兴趣,开始创作纸上油画系列《遗梦集》;
1985年  与昆明的毛旭辉、潘德海,上海的候文怡、张隆等在上海、南京自费办展,取名《新具像》。此展为85’思潮中最早自筹办展的展览之一,并被称为85’思潮中的代表性艺术倾向之一;


作品《山的女儿》参加中国美术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青年美展》;
1984年  因喝酒过量住院,在医院中创作完成素描集《黑白之间的幽灵》;


出院后,随之创作完成油画系列《充满色彩的幽灵》,同时写有《幽灵自白》等文;


10月至12月,去深圳大学艺术装饰公司打工,后被公司炒鱿鱼,回到昆明;
1983年  开始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西方现代哲学、文学。对存在主义哲学,荒诞派戏剧及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和作品尤感兴趣,特别推崇十七世纪西班牙艺术家埃尔格列柯;
1982年  元月,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因无法分配到工作单位,去一家集体所有制单位玻璃制镜厂打工,做建筑工人;


年中,经朋友引荐,进入昆明市歌舞团任美工;


纸上作品五幅参加英国BBC公司举办的《世界绘画大奖赛》;


《美术》杂志以重点版面发表《草原组画》,夏航先生撰文评介;
1981年  在四川阿坝藏族地区体验生活近两个月,回到学校开始创作毕业作品油画系列《草

原组画》。画风受梵高和米勒影响,由于这批作品与当时盛行的“乡土现实主义”趣味不符,未通过学院审查。《美术》杂志前执行编辑粟宪庭、夏航来四川美院组稿,对《草原组画》予以充分肯定,准备在刊物上重点介绍;
1980年  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在学校图书馆里接触到苏派艺术之外的大量西方艺术。并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兴趣,尤对梵高、高更极其推崇;
1978年  考入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七七级;
1976年  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至云南省晋宁县二街公社锁溪大队五小队;
1975年  拜云南著名水彩画家林聆先生为师,研习素描、水彩。在林先生家开始阅读、接触西方古代艺术史和西方现代艺术史;
1973年  父母获平反,随父母再次移居昆明;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父母均被隔离审查,与兄弟四人停学在家;
1963年  随父母移居四川省成都市鼓楼北三街63号,在那里渡过童年和少年;
1958年  出生于昆明;
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
篆书
孙过庭
文征明
朱耷
唐寅
赵佶
郭熙
沈周
仇英
王蒙
祝枝山
倪瓒
国画高清图
书法高清图
国画山水
国画花鸟
佛像唐卡
青绿山水
油画高清图
外国油画
中国油画
风景油画
王羲之
颜真卿
欧阳询
柳公权
赵孟頫
钟绍京
范宽
王希孟
顾恺之
董源
黄公望
石涛
郎世宁
客服信箱:www3zitiecn@163.com   微信公众号ID:sdxcom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新和大道179号新城市广场F栋1107室   微信关注公众号咨询   QQ:1764085446
Copyright©三典轩||官方微信公众号id:sdxcom        粤ICP备12011857号-1
微信二维码加载中....马上就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启动微信书画网,可以通过微信宣传推广!
关闭